自己这个领军大将投降,并不意味着大军跟着投降。
哪怕是自己投降,可以肯定是所有封君贵族带着自己人回家,树倒猢狲散,然后等秦军到哪里,再立马投降平安落地。
可自己若是身为领军大将,一箭不发投降,那项氏一族的名声就全毁了。
现在项燕是一根筋变成两头堵。
项燕焦急的等候着昌平君的回信,同时也在绞尽脑汁的想办法,怎么才能把这个大将军的位子给甩出去。
然后他就接到了昌平君的回信。
看了昌平君的回信以后,项燕心里踏实多了。
虽然心有不忍,心中不甘,但是想了想朝堂之上,那群冠冕堂皇,死活都要自己做大将军的货色,他就捏紧了拳头。
干了!
无论任何人,心中有着怎样的心思,这决定命运的一天,终于还是到来了。
秦王政二十年,仲夏。
秦王嬴政起兵六十万,并匈奴与东胡各部族联合骑兵二十万,共计八十万大军,对外号称二百万大军。
攻楚!
楚国这边熊犹与各封君贵族咬着牙起兵二十五万,并负刍十万大军,合计三十五万,对外号称百万大军,迎战秦国。
现在楚国还能挤出来三十五万大军,这是真的拼了命了。
这仗还没开始打,楚国就没什么战心了。
只因如今之楚国,多年损城折地,受挫不止,又是内乱不休,早已国力疲敝。这种情况下,各地封君贵族为了拼一拼,可以说是不考虑任何日后发展,竭泽而渔的压榨所有楚人,这才能凑得起这么多大军。
但是这么一来士气也是可想而知,不说是怨声载道吧,那也是怨气冲天。
更可怕的是即便如此,人数依旧是远远比不上秦国。
后勤补给以及军械武备,那更是差的远。
就这种情况,能有战心才奇了怪了。
秦楚大军在平舆一线对峙,根本没有腾挪辗转的空间。
项燕也没想着让秦军入境,那就没法打了。
秦军到了哪儿,楚军这边儿就必然有一支军队跑掉,直接去投降。
再加上还有别的谋划,更是不考虑其他的策略,直接就是正面对上。
梭哈!
也有人提出疑问,兵力占据绝对劣势,怎么可以正面对上呢?只能据坚城险关而守才是上策。
这话都不用项燕反驳,家族封地在第一线的贵族,直接就跳出来破口大骂,最后为了团结,依旧是只能直接对面硬战。
奇怪的是,熊犹和负刍在这个决策过程中,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。
王翦在经过一个月的养精蓄锐后,终于直接大军压上,楚国一方眼睁睁看着秦军养精蓄锐,但是依旧不敢主动进攻。
在秦国大举压上的时候,项燕没有考虑用任何战术,直接一窝蜂乱糟糟对了上去,甚至连最基本的阵型都不考虑。
至于负刍,他丢下了一部分人,率领心腹大军直接扭头就跑啦!
而且还把楚军本就乱糟糟的阵型冲击的更加乌七八糟。
大军团作战,最重要的就是不能乱。
军阵一乱,必败无疑。
众多将领和贵族完全不明白,为什么会突然变成这个样子?这完全不符合项燕的能力呀。
就是因为项燕可以将数十万大军,这才推举他做大将军的。
结果看这结果,就是栓条狗在大将军的位子上,全靠大家自由发挥,也不能乱成这样啊。
然后他们就发现找不到项燕了,中军帅旗大纛倒了!!!
负刍也跑了!!!
所有封君贵族,领兵将领,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,但是他们知道。
完啦!!!
只是几个呼吸之间,聪明人在看到项燕的帅旗大纛倒了以后,立刻就带着自己的亲兵,开始向后逃,什么都不管不顾了,向后逃了再说。
此时没有一个人想着力挽狂澜,也没有一个人想着殊死顽抗,这群如同乌合之众一般的贵族,毫不犹豫的开始逃亡。
此时的秦军,如同猛虎入羊群,纯粹是开启了屠杀。乱成一锅粥的楚军根本没有任何反抗能力,只是一味地四散奔逃,自相踩踏之下,死伤无数。
王翦这个好几年没出手的老将,冷眼看着尸横遍野,尸体铺满了几十里,一眼望不上边,但是丝毫没有心软。
依旧是冷静到冷酷的指挥各军缓慢推进,彻底击溃楚军。
他最后的仁慈,就是没有派兵追杀。
现在已经够了。
楚国再也不可能,也没有机会再组织起来了。
这一役,秦军以微弱至极的代价,收下了六万颗头颅。
这还是因为没有追杀,如果放开了追杀,那就死的没数了。
项燕直接逃到了近百里外的胡城,丝毫没有敢耽搁,身为领军大将,他太清楚大军乱起来有多么危险了,一个不小心都容易被踩死。
所以在把队友卖了以后,装作兵败逃回了胡城,等大局已定,便立刻出城投降了。
王翦的大军一路势如破竹,如同汹涌的潮水,不断占领楚国各个城池。
绝大多数城池中的楚人都直接开门请降,少数誓死顽抗的,也都求死得死。
用他们的全家被杀,成为了秦军杀鸡儆猴的那只鸡。
秦军刚到下蔡,距离寿春还有几十里,熊犹就主动出门请降了。
大军一路南下,刚出昭关,负刍就捧着景杰的人头亲自请降。
熊悍和熊犹费了那么多年,花费了无数心力精血都没拿下的江东,就这样一箭不发投降了。
蔡泽、张唐率领着诸多官吏,跟在大军后面接收城池,都有点儿跟不上。
幸好秦军接收城池,维持秩序也早就有了丰富的经验,要不然还真不能那么快拿地。
此番拿下楚国如此顺利,楚国三十五万大军一团乱麻,主要依旧是政治上发力。
茅焦给负刍带来了嬴政的善意,只要负刍捣乱并且投降,保他世袭罔替的封侯之位。
负刍毫不犹豫的同意了。他就是这种见利忘义的人,立场一向灵活。
当然,熊犹也收到了嬴政的善意。
在和茅焦夜间秘谈以后,熊犹和李园商议,毫不犹豫的决定卖了楚地的贵族。
昌平君给项燕的信也是这个意思。
嬴政用极端的下场吓住了所有人,然后收买了最关键的领头人,让领头人卖了手下所有人。
血赚。
再一次证明了,封君贵族独立性太强,这确实不好。
不止是他们封君之间无法团结,即便是领头的也无法团结,这会让领头的没有那么强的归属感,让领头的家长都不想带头拼命。
为了这么一群平常就不怎么听话的封君拼命,熊犹可不干。
当然如此容易收买的一个重要原因,那还是内乱。
熊犹和负刍都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,那就是对方投降了怎么办?对方投降了,如果自己不投会是什么下场?
如果没有内乱,只有一个唯一的楚王,那楚王也许还愿意咬着牙拼一拼试一试。
但是有内乱,势力一分为二,他们就不得不考虑对方的反应。
茅焦的秘谈夜会,就已经证明了负刍的态度,熊犹再也不敢硬拼,只能选择最后卖一个好价格。
不得不说,熊氏这两兄弟,还真是默契十足的真兄弟。
两人在最后为了卖个好价格,面对嬴政的要求,都是毫不留情地把底下的封君给卖了。
楚国的封君直接迎来了灭顶之灾,这一场大败,再加上群龙无首,想要收拢溃军都难。
哪怕是各自回了封地,也根本组织不起来反抗的力量。
再加上乱战之中死了许多,大秦军队在楚国境内的整体推进异常顺利。
而面对这些搏一搏的封君贵族,这次秦军并没有留任何情面。
大军压到,凡是还殊死反抗的,一律灭族,家眷流放河西。
即便是主动投降的,也收缴一切封地、宅邸、食邑,只允许保留家私和少量仆役,并且要立刻在秦军的陪同下迁居咸阳。
唯一一些特殊的,那就是开战前就收拾家私,直接迁往咸阳的贵族。
这些要么是真正的聪明人,要么是在秦国有人。
就像绯烟父亲顺平君,早就麻溜的收拾好一切,全家上下都迁往咸阳了,以绯烟的身份,到了咸阳,他也照样可以荣华富贵,家族昌盛。
并且嬴政也有意派他和昌平君前往楚地暂时安抚百姓,这一次已经拿下了楚地全境,昌平君他全家都在咸阳,并且无人支持,无论多蠢,也不可能反叛了。
拿下了楚国,对于百越之地,嬴政暂时没有急于进军。百越那地方环境恶劣,到处是深山老林、烟瘴之地,收服同化需要时间,不是着急就能解决的事。
不过这次难度会降低很多了,还是因为好心人熊悍和天泽对百越的精耕细作啊。
凡事最怕对比,这么一对比,大秦的统治可就显得好太多了。
嬴政暂且只派少量军队进军百越,暂且定下行政区域,准备以怀柔政策慢慢收拢百越。